有固定閱讀《Foxtrail》的讀者一定都知道,Fjällräven自1990年代起,便一直資助著斯堪地那維亞北極狐的研究計畫。當時北極狐的數量急遽下降,瀕臨著嚴重絕種危機。在資助計畫當中,有一部分是為斯德哥爾摩大學(Stockholm University)的一名博士員提供研究經費,而過去這四年當中,Fjällräven所支持的博士研究員則是Rasmus Erlandsson。今年稍早我們與他聯繫,並深入了解了北極圈內各地北極狐的生活型態。

 

圖片提供:Even Agerup

 

北極狐是一個獨立的品種,並不是生活在北極的白色赤狐。在這個品種之內,又依各地的氣候和生態條件而有地區性的差異。「生物學家通常將北極狐區分為兩種生態型,」Rasmus為我們解釋,「牠們都隸屬於同一品種,但是『海岸生態型』的北極狐以海洋生物為食,與生活方式和以小型齧齒動物為主食的『旅鼠生態型』截然不同。」

 

 

從牠們的體型╱體重往往可以看出兩種生態型的差異,同時巢穴的數量、大小也不相同。海岸型北極狐每年約生下四到七隻幼狐;旅鼠型北極狐則是一到十八隻不等,遇到食物短缺的那一年,也有可能一隻也不生。

 

在北極地帶,北極狐的生存與繁盛取決於食物來源。食物豐沛,牠們的數量就多,反之則少。這不是因為牠們挑食的緣故。「牠們幾乎有什麼就吃什麼。」Rasmus說。主要是因為牠們的食物來源,如旅鼠、鳥、蛋,深受更大的外在因素影響,當中以氣候變遷、海冰的範圍變化,以及當地掠食者的狀態,對牠們的影響格外深遠。「有些地方的北極狐數量穩定,有些地方則面臨滅絕的危機。」Rasmus說。

 

 

讓我們進一步來看生活在北美地區的北極狐。北美洲據估約有11萬隻北極狐,主要分布於加拿大和阿拉斯加。該區域的北極狐以旅鼠生態型為主,因為這一帶是一種小型齧齒動物的棲息地,也就是旅鼠。但是旅鼠的數量很難預測,有些年多達數百萬隻,到處可見其蹤跡;有些年卻連半個蹤影也沒有。這對賴之以為生的北極狐和其他動物造成困擾,只好另覓他食。

 

每當夏天來臨,上百萬隻野雁飛到北美凍原地帶棲息,膽大的北極狐便偷牠們的蛋,並把一部分儲藏起來,留到食物匱乏的冬天享用。即便如此,有時候還是不夠。遇到糧食耗盡的時候,北極狐會跟蹤北極熊――牠們體重只有3.5公斤,北極熊卻有150到450公斤,簡直是以小搏大。不過這些愛逞強蠻幹的小傢伙並不是肖想著撂倒北極熊,而是躲在一旁等北極熊飽餐完畢後,揀食牠們吃剩的海豹屍體。

 

 

「但是我們的確看過北極狐循著氣味找到環斑海豹藏匿小海豹的地方。一旦牠們找到一個海豹窩,便扒進雪穴裡殺死毫無抵禦能力的小海豹。大型的小海豹一隻可提供一條北極狐生活整年的熱量,自然也成為重要的食物來源。」Rasmus說。

 

北美洲的北極狐由於有其他食物選擇,而且生性膽大狡黠,所以牠們的數量維持得不錯。然而隨著海冰的範圍縮減、全球氣候暖化,未來的處境仍舊不樂觀。

 

接著來看冰島地區的北極狐。冰島自最後一次冰河時期以來已無海冰,島上的北極狐沒有海冰可利用,又怎麼討生活呢?「冰島周圍沒有海冰對外連結已有很長一段時間,所以島上沒有外來種,也不會有移出。一般來說,我們從居住在孤島上的動物族群身上,常可看到異於其他地區的特性,這是因為當地條件比較利於某些特性的動物生存。冰島的北極狐不僅在遺傳特徵上有別於其他地區,這裡的生態環境對北極狐來說也非一般典型。」Rasmus說。

 

冰島的北極狐與北美地區不同,牠們屬於海岸生態型,這是因為島上沒有小型齧齒類的緣故。而且牠們在這裡沒有天敵。冰島面積雖小,生態卻豐富多變化―至少對北極狐來說是如此。

 

「冰島西部海濱是大量鳥類和其他食物來源聚集之處,東部則較少。」Rasmus說。他接著又說:「內陸地區少有海洋生物或海鳥可以為食,或者根本沒有,這是一定的。但是東部有野生馴鹿,島上也處處可見放養的綿羊遊蕩。這就意味著冰島的北極狐即使屬於海岸生態型,生活在內陸或海濱也有著極大的差異。同樣地,棲息在食物匱乏的東部和豐饒的西部也不盡相同。」

 

那麼冰島北極狐到底怎麼討生活的?牠們主要以昆蟲和莓果為食。如果你問的話,我們會說牠們比北美洲的北極狐要懶得多了呢!

 

 

「靠海的北極狐會吃海鳥、鴨、鵝和海豹屍體;內陸的北極狐也會吃鳥類。但是在島上生存,牠們會盡可能挖掘各種食物來源。一旦沒什麼好吃的,牠們就轉而食用海藻扁蠅的幼蟲或蛹,這種蠅類是以腐敗的海藻為生。再不然就開始採莓果食用。有些北極狐真的很懶得花力氣去抓鳥。」Rasmus開玩笑地說。

 

基本上,這代表北極狐是適應力很強的動物。但是從證據我們也看到,冰島北極狐不會依據食物多寡控制牠們的繁殖數量。「不過當食物充沛時,為爭領域而產生的衝突自然會少,」Rasmus解釋道,「代表整體來說巢穴會增加。」

 

如同北美地區,冰島的北極狐繁殖得相當旺盛,多到2000年時由政府贊助撲殺的數量高達4000至5000隻。但這不代表地球暖化不會對牠們造成威脅。反觀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的北極狐,已經面臨絕種的危機。

 

圖片提供:Klara Jansson

 

斯堪地那維亞的北極狐是標準的旅鼠生態型。「只要什麼都從旅鼠的角度來解釋,大概可以完全理解牠們的生活型態。」Rasmus說。旅鼠的繁殖週期通常是四年會遽增一次,循著週期性地暴增暴跌的模式。

 

「如果以旅鼠每四年遽增一次,那麼北極狐的巢穴就會出現連續兩年繁盛的現象。首先這種小型齧齒類的數量會逐漸增加,隔年達到一個高峰;旅鼠增生年出生的小狐狸有較高的存活率,來年便能生育。因此,每當增生年銜接著高峰年的那段期間,北極狐的巢穴不但變多,哺育的小狐狸數量也會增加,這是由於牠們比較多存活下來之故。這種連續兩個豐年所帶來的效應,自然會比兩個不相連的豐年要來得顯著。」Rasmus解釋道。

 

萬一有一年當中,旅鼠的數量驟減了怎麼辦?我們都知道旅鼠有集體死亡的跡象。而在1990年代期間,斯堪地那維亞的北極狐遇到的恰好是這種狀況,旅鼠就這麼消失得無影無蹤,這對北極狐造成毀滅性的影響。然而牠們的命運卻在更早之前已經決定。二十世紀初,人類為了美麗的皮毛大量捕殺北極狐,將牠們逼至了絕種邊緣。

 

 

除此之外,牠們本身有近親交配的習性,加上赤狐入侵棲地,使得北極狐的處境岌岌可危。近親交配使牠們免疫力降低,容易感染疥蹣,而疥蹣正是由赤狐挾帶著進入了牠們的生態圈。赤狐不僅帶來疥蹣,還跟北極狐爭奪食物和領域。赤狐之所以侵入北極狐的棲地,是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包括如氣候暖化和針業林面積擴張,都致使赤狐的生存範圍擴大。

 

此時得感謝保育人士與科學家出手介入。他們實施圈養繁殖而後野放的計畫,並且為北極狐提供食物和投藥治療,種種努力使得斯堪地那維亞的北極狐開始繁榮茁壯。「我們不能肯定斯堪地那維亞北極狐的未來是一片光明,但是自1990年代以來牠們的數量穩定成長,這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同時也代表這些依據瑞典北極狐專案的各項研究資料所擬出的保育措施,確實發揮了作用。」Rasmus說。

 

儘管如此,旅鼠的繁殖週期仍舊飄忽不定,赤狐持續入侵棲地,氣候變遷的威脅尚未離去―根本不可能!北極圈境內的北極狐,於生活型態及發展歷程上各有不同,唯有一件事可以確定,那就是:什麼都不確定。

 

「我把研究方向放在地理景觀對北極狐的影響:為何某些地區的北極狐格外興盛繁榮?唯有更加了解可能改變生態系統繼而影響到北極狐的種種因素,才能據以改善保育措施。但願有一天,斯堪地那維亞的北極狐族群能夠蓬勃茁壯,不靠人類的保育也能欣欣向榮,向牠們在北美和冰島的同伴看齊。」Rasmus說。


 

撰文:Sarah Benton & Rasmus Erlandsson

原文: The Life and Times of Arctic Foxes Around the World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北極狐 Fjallraven
    全站熱搜

    rockla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