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或許就是對任何事都親力親為、全力以赴的認真態度,Jennifer才會贏得2017年Fjallraven Polar的入場門票吧!
戶外風氣的盛行,活動族群開始年輕化,年輕一代的人才輩出,帶來許多精彩的歷程分享和更寬廣的視野。然而,女性在戶外的領域仍屬相對少數,難免受到一些外在的影響。因此,特別邀請Jennifer與我們分享她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01.png

photo credit @陳韋達

 


編:除了戶外的跑跳,平時的職業是?又是如何規劃自己的生活呢?


用力生活的上班族。想做、想學的事情非常廣。上班前和下班後的空檔都可以排事情。閱讀清單落落長、待體驗和學習的技能也好多。一天二十四小時很有限,所以正在重新學習斷捨離!真的不太有機會睡到自然醒。

 

編:喜歡戶外活動到達什麼樣的程度?願意花多少時間投入呢?


基本上能夠佔據所有喜歡做的事情近百分之五十的比例,就可以算是非常喜歡了。

 

對我來說,「戶外」可以再細分為兩種,戶外運動和親近自然。前者,若高頻率一些,兩週一次,後者則是一般的郊山或者散步,並不太限制次數。但是原則上還是希望控制在一個月保有兩個週末在家度過。一來,現階段還有非常多想要學習和累積的知識,所以得有效地調配時間。二來是單單只有作為催化劑的戶外活動無法滿足我的心靈需求。需要能夠與催化劑進行化學變化的反應物。不往外跑的時間就用來累積來自書籍、與人互動等外來媒介的「反應物」。
 

03.png


編:戶外與你的日常都會生活模式看似截然不同?妳認為兩者之間有什麼樣的關聯性嗎?


剛開始確實覺得兩者截然不同。現在反而覺得兩者有驚人的關聯性。不曉得是不是自己變得太會聯想,已經數不出有多少次,山路走著走著,從觀察自己在山中的行為模式清楚地發現自己的思考邏輯。都市裡雜訊過多,即便與自身相關,要透過觀察自己明確歸納出一切原委還真的不容易。
 

舉個簡單的例子好了。剛開始爬山的時候,最常從前輩口中聽到的話是:
 

「依照自己的速度走就好了」
 

偏偏每次聽到這句話,反而更容易喚起不願認輸的心情。當時候以為若真的按照自己的速度走,就是能力不好拖累隊友。然而實際上,以自己的速度向前行才是最省力以及符合經濟效益的做法。有些人擅長爬上坡、有些人特別會走下山的路。也有一些人腳長手長的,特別適合過地形。每個人走速和走速快的位置都不同,相對的彼此間的間距也會有浮動。正在爬坡時一定比不上前方走在平坦路上的人的速度。如果拼命以對方的速度行走,忽快忽慢才真的會搞得上接不接下氣,累得半死。

 

不如接受正在爬坡的自己,靜下心來穩穩的走,之後才有體力享受緊接而來的平坦路。這樣的聯想雖然不那麼直觀,但生活確實如此,有的時候轉個念就可以發現爬山這件「小事」可以套用在生活中的很多「大事」。總不可能期待每個人的人生際遇都相同吧。一定有人在年紀輕的時候找到畢生志向、有些人則是年老時才發現所愛。與其看著別人都在做什麼,不如好好專注在自己的步伐,紮實的踩穩每一步才能抵達心裡的終點。
 

「依照自己的速度走」依然是我努力的方向,藉由每一次的爬山,深刻地以身體直接感受這句話的意涵。中途比別人多走的路必定也能成為未來的養分。至少我是這樣努力相信著!
 

02.png

 
photo credit @陳韋達

 

編:是什麼原因讓你堅持不斷接觸戶外?對你來說,戶外的意義是什麼呢?


不同時期的我對這個問題應該會有不同的回答。今年說的一定跟去年和明年不一樣。

現在的我會說:

 

「為了深入有意識的了解自己的內心、了解真正的渴望以及弱點所以選擇持續戶外活動。」


戶外,對我而言「媒介」的成分比較高。與其把戶外活動當作是目標,我傾向將戶外活動當作是抵達目標之前的過程。很多時候,戶外活動成為培養生活哲學的練習場。實驗結果得宜才會把執行方法或者心智表徵帶到日常生活使用。相較於日常生活,爬山時接收到的外界雜訊非常少。這種時候反而能不分心,專注在當下的項目。如果爬山時我的最高原則是隊友的安全和良好的身體狀態,只要不偏離最高原則,過程發生什麼突發狀況心情通常能夠維持穩定。
 

這種感覺很像在不規律中找規律、亂流中感受自己的脈動。不斷的過濾周邊的雜訊已達到「以最高原則作為處事原則」的生活態度。

 

05.png

photo credit @陳韋達 


編:如果真的如你說的那麼好,應該滿街都是喜歡戶外的人才對!有什麼比較偏負面的情形嗎?千萬不要報喜不報憂啊!


當然有啊!蠻花錢的。而且家人朋友都不解究竟花到哪裡去了。他們不能夠接受那件大地色的醜醜塑膠外套是在貴什麼的,矬矬又笨重的鞋子厲害在哪裡。
 

剛開始接觸戶外時需要花一些時間跟家人做溝通。畢竟每種戶外活動都有一定的風險,父母總是會擔心我會不會受傷。隨著前輩的引導以及自己經驗上的累積,風險逐漸降低,家人也更放心。
 

老實說,身邊跟能跟我一起跑戶外和運動的女生還是屬於少數。還是有不少人把女性束縛在過去的性別框架中。畢竟還是在這樣的社會氛圍長大的,說完全不會受影響也是騙人的。近期碰到的例子是來自親友對我的身形的「關心」。
 

「哎呀…原本纖細纖細的不是很好嗎?幹嘛讓自己看起來變這樣?」
 

雖然理性上明白自己的身體漸漸趨近於精實,明明都是人怎麼還需要依照性別分類興趣和活動?多多少少還是會被世俗對於「壯」這個形容詞的負面印象束縛。咱們女孩兒要當自強啦,努力擺脫社會上給我們貼上的標籤!縱使無法要求別人改變,但是只要我們先開始轉念,一定能為社會增加更多不同的聲音。
 

04.png


編:最後有什麼話,想要分享給有興趣接觸戶外的朋友嗎?


近期網路上時常可以看到一些推崇透過一個人旅行、走進戶外才能找到自己的文章。以自身的例子來說,我確實從這些活動中找到部分想要找到的自己。但是我想說的是,這絕對不是最好或者唯一的方法。我只不過剛好嘗試過後發現保持一定比例在戶外「遊走」對自己的心靈健全很有幫助(笑)。


如果剛好正在閱讀此篇的你/妳也有興趣把戶外活動納入生活的一部分,推薦你們可以趁著週末甚至是下班時間挑選一條親民的登山步道就走一圈吧!如果時間和體力不允許,到公園散散步也是個不錯的開始喔。不用一次給自己過多的壓力,一次一小步就好,慢慢的往目標前進。很快地就會發現不知不覺進入「無意識的勝任」。接著就可以再為自己設定更遠的目標!(「無意識的勝任」這個詞可以參考  Peak : Secrets of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 《刻意練習》 一書)
 

06.png

photo credit @Linda Akerber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山女孩 Jennifer Polar大使
    全站熱搜

    rockla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